第293章 “凤凰”的消息_火红年代:隐居四合院当大佬
福书网 > 火红年代: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> 第293章 “凤凰”的消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3章 “凤凰”的消息

  1962年5月21日,小满。

  “叮铃铃!”“叮铃铃……”

  突然,家里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。刘之野一个箭步上前,迅速拾起了电话,生怕铃声会惊扰到正在熟睡的孩子。

  “喂!”

  电话那头传来:“是刘支队长吗,我是市局的……请您务必在今早7点以前赶到……”

  “我是,好的……好好……马上!”然后他一脸严肃地挂断了电话。

  甘凝见状,便担忧地问了一句:“之野出什么事了?”

  刘之野摇摇头,说:“我也不清楚,是个紧急会议。我先去吃饭了,不能等你了。”

  说着,他就急忙去了东跨院。

  邓茹瞧着,狼吞虎咽的刘之野,不瞒地叨叨了两句:“我说你慢点成吗?这样吃饭胃能受得了吗?”

  “听见没?越说你吃的越快,怎么着?你是想气我是吗?”

  刘之野嘴里吃着食物,含糊不清地道:“妈,你甭管我了,有个紧急会议,不能耽搁了。”

  邓茹瞪了他一眼道:“总是忙忙忙……只顾着拼命,身体都不要了,等你老了,有你后悔的时候!”

  刘竟斋在一旁慢条斯理地喝着小米粥,听到这里,他淡淡地提醒道:“我说你也差不多得了啊,之野也是身不由己。现在他肩负着重任,不能随意松懈。”

  邓茹顿时怒不可歇地道:“好伱个老东西,感情儿不是从你身上掉来的肉,你不知道心疼是吧?”她最近可能更年期到了,一点火星子就炸。

  刘之野一看形势不对,他可没时间搁着家里哄老娘,于是撂下碗筷,简洁地说道:“妈爸,我吃饱了,二老慢慢吃!”随即麻利地溜之大吉。

  刘竟斋一瞧这不仗义的儿子跑了,他顿时傻眼了,再瞧瞧对面坐着的老伴那面色不善,他就讪讪地笑道:“那個,小茹啊,我想起来今天还有一节早课,也得早早走……”

  闻言,邓茹眼中寒光闪闪,回应道:“走吧,你走了就甭回来了啊!”

  刘竟斋顿时坐腊了:“……”

  ………………

  大天清早的,刘之野告别家人后,匆匆忙忙地赶到市局要参加一个临时的重要会议。

  在前往市局的路途中,刘之野静静地闭目养神。他心里琢磨着,为何突然被叫来开会。

  一路上,他默默地思考着这个问题,脑海里涌现出各种可能的答案。

  局里如果没有紧急事情,一般不会仓促地叫他去开会。参加公安工作后,这样的情况确实很罕见,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有大事要发生。

  他下车后,恰巧看见郑朝阳、陈悟生、白玲、多门等人也刚到,他们正站在院子里寒暄。

  “呦!你们几位怎么也来了?”刘之野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道。

  郑朝阳听了,翻了个白眼,调侃道:“你这是什么话这是?哦!只许你来,我们几个就没资格来?”

  刘之野被郑朝阳莫名其妙的呛了一句,他也不是善茬,于是跟白玲也调侃道:“嚯!白玲同志,老郑今早出门是吃枪药了吗?火气这么大?”

  白玲见惯了他们之间互相开涮的场面,对此并不在意,也加入其中,说:“谁知道他呢,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不正常。反正我都已经习惯了……”她的话带着轻松的调侃,仿佛是在讲述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。

  “噗嗤!”一旁的陈悟生彻底绷不住了,“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,哈哈哈……”

  “老郑,没想到啊,你还……”刘之野紧跟着补上一刀。

  “哈哈哈……”

  郑朝阳看着自家媳妇,竟然背离了“革命”,倒戈相向,加入了对方的阵营。他气得吹胡子瞪眼睛,说:“你们……你们欺人太甚……”

  看着他气急败坏的样子,刘之野、陈悟生以及白玲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,“哈哈哈……”他们的笑声充满了欢乐。

  “呦!怎么回事这么开心?说来听听,也让我乐呵乐呵!”这时传来一句轻松的调侃。

  几人在听到熟悉的声音后,急忙回头一瞧,果然是罗局降临。

  他们迅速立正敬礼,异口同声道:“领导,早!”

  罗勇局长笑眯眯地回应道:“早,同志们都是早来的吧?走咱们边走边说。”

  这一会儿,市局的郭副局长也亲自出来迎接罗勇的到来。众人热情招呼,场面十分热闹。

  郭副局长紧握着罗勇局长的手,欢迎他来主持工作。罗局长笑着回应:“情况紧急,事出从权,只能暂时借用贵处了。”

  郭副局长微笑着回应道:“领导您客气了,市局也是处在部里的领导之下。我们之间又何分彼此呢!”

  七点整,治保局罗勇局长主持会议正式开始。

  参加会议的有罗勇局长、市局郭副局长、外事部门邱姓同志、治安总队于总队长、第五处处长陈悟生,以及郑朝阳、刘之野等人列席会议人。

  一开始,罗局长便严肃地道:“同志们,我先讲一下本次会议的纪律是绝密。”

  在听到“绝密”二字后,所有与会的同志们瞬间变得神情严肃,气氛也变得异常紧张起来。

  这可是最高等级的国家秘密,国家秘密就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,依照法定程序确定,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。

 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、机密、秘密三级。

 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,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;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,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;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,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。

  罗局长满意地扫视着众人,他们态度积极,显然都是久经考验的同志。他轻描淡写地说道:“你们都是经验丰富、意志坚定的同志,保密制度无需多言。”

  “我相信大家对这件事的重要性有所了解。下面,让我们来听听外事部邱同志对事情经过的讲述……”

  外事部邱同志严肃地点点头,说道:“同志们好,我也不多介绍自己了,下面由我跟大家说一下咱们开会的原因。”

  “事情还得从一天前说起……”

  原来此事是发生在香江,而非大陆。

  一天前,驻港新华社分社的一名工作人员,在处理邮箱时发现了一枚信封。

  奇怪的是,这张信封上没有署名,只有一个国内的地址,而且这个地址居然是京城市局的具体地址。

  这名工作人员立即觉得这不封信地不同寻常,他立即向宋主任进行了汇报。

  宋主任拆开信封,里面只有一张白纸。他沉思片刻,吩咐人拿去处理。令人惊讶的是,果然在白纸上竟然出现了一连串的数字。

  这些数字似乎隐藏着某种秘密,让人不禁琢磨起来。

  宋主任敏锐地察觉到某种异常情况。他意识到,可能有人在秘密地向国内进行联络,他果断地命令手下通过保密电台向国内进行了汇报。

  新华社香江分社最早成立于解放前,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,与新华社并不存在隶属关系,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机构,香江分社实际上是华夏政府的派出机构。

  香江分社怎么会成为华夏政府在香江的派出机构呢?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产物。

  新华社香港分社在刚开始时,的确是一个新闻机构。它是于1947年成立的,当时以新闻通讯机构的名称向港英当局登记注册,并于5月1日起正式对外发稿。

  新华夏成立后,鉴于华夏政府在香江没有官方代表机构,凡遇有需要同港英当局接触联系或交涉的事宜,就授权新华社香江分社出面办理。

  港英当局自60年代起就由港督政治顾问负责同新华分社的日常联系。

  在接到密电后,他们立即组织人手破译密码。经过连夜的努力,密码终于被成功破译,并将结果送交到了罗局长处。

  作为秘密战线的一名负责任人,他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。

  罗局长看到情报后惊出一身冷汗,上面简短地写着“凤凰,弥敦道1068,急!”

  他内心涌起一阵激动,凤凰这个代号终于再次出现了。自从郑朝山消失多时,音信全无,罗局长有时都会怀疑他是否已经暴露或者遭遇不测。

  他继而开始忧虑不已,担心郑朝山陷入麻烦,身处险境。否则,他不会冒险与他联系,还特意标明“急”。

  在深思熟虑之后,他迅速制定了对策。一大早,他便召集了刘之野等人过来一起开会商讨对策。

  郑朝阳在得知哥哥郑朝山的消息后,内心激动不已。他考虑后直接提出:“还等什么?我们应该立即派人去香江,与我哥哥郑朝山进行联系。”

  “不过,他现在什么处境我们也不了解,我担心他可能正处在危险边缘。”他继续补充道,语气中带着担忧和关切。

  罗局长点点头,深表赞同:“我正是担心这一点。时间紧迫,拖得越久,郑朝山同志就越危险。”

  “所以,同志们,我们必须立即派人前往香江,支援郑朝山同志。”

  郭副局长皱着眉头道:“咱们何必舍近求远呢,直接拜托香江的同志去与他联系不成吗?”

  郑朝阳一听,立即反对道:“郭局,这样不成。我哥当初答应为我们做事,但他没选择加入我们组织。

  他为人谨慎,不可能相信他不认识的同志。不然,也不用通过新华社与我们联系了。

  他直接就与我们的人联系,岂不是很好?”

  罗局长赞同地点了点头,说:“没错,但还有一点不能忽视,那就是必须守密,郑朝山是我们的关键棋子,必须全力保护他,不容有失。”

  “你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,这与你们【候鸟】专案组有直接关系。因此,还是由你们派人前去香江与郑朝山联系,此事刻不容缓。”

  “是!”郑朝阳等人一口同声地答道。

  于是,所有人又一起完善了行动计划。

  因为这是秘密行动,他们不便以明面身份活动;计划就由郑朝阳与刘之野二人前去香江联络郑朝山。

  郑朝阳是郑朝山的弟弟,他俩关系密切,互相信任。此次行动,郑朝阳是不可或缺的一员。

  而刘之野,作为他们这些人中的武力担当,头脑灵活,还精通英语。与郑朝阳一起行动,可以更好的保护他们。

  事不宜迟,在商定结果后。罗局长立即让人弄来两张当天最快地南下列车的车票。

  还给俩人弄来两千港币,并特意嘱咐他们道:“省着点花啊,这外汇可是得可来不易啊!”

  刘之野这还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,他心里没底,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家。

  他这手头的工作不难处理,只需让郭副局长出面安排即可,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

  不过,他还需要去告知家人一声,说他即将执行一项任务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家,以免他们过度担忧。

  刘之野与郑朝阳分别后相约在下午三点集合,就分头回家准备各自出远门的东西去了。

  刘之野先是来到街道办,找到正在办公的甘凝。甘凝一见是他来了,还以为要接她回家一起吃午饭呢。

  她一脸欣喜地说道:“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?我们还有半个小时才能下班呢!”

  刘之野笑了笑,提议道:“咱们早点走,不差这一会儿。”

  甘凝傲娇地道:“这那成,我这当领导的要以身作则!”

  刘之野轻轻地抚摸着甘凝的小脑袋,柔声说道:“小凝,我要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,需要出趟远门。”

  甘凝闻言浑身就是一颤,她担忧地问道:“需要出去多久?”

  “什么时候走?”

  “今儿个下午!”刘之野摇了摇头,语气平淡地说:“也许是三五天,也许是一两个月。你放心,等任务结束后,我就立马赶回来。”

  甘凝也早已习惯了丈夫长时间不回家的日子,作为公安人员的家属,她对此早已见怪不怪。

  “咱们走吧,我们回去给你收拾收拾随身衣物……”

  二人到家后,邓茹见到他们一起回来,高兴地说道:“你们回来了,快看看宝贝你们闺女吧。哎呦!这个皮呦,跟他爹小时候一模一样。”话语中充满了对孙女的疼爱和宠溺。

  小贤这小丫头现在都能跑了,这小家伙打生下来就精力旺盛,活脱脱一个小马驹。

  除了吃饭、喝奶和睡觉能让她安静一会儿,其他时间不是在闹腾,就是在闹腾的路上。她总是充满活力,好像永远不知疲倦似的。

  小丫头听见爸爸妈妈回来了,高兴地从一堆玩具里跳了出来。跑过来就要搂着刘之野的脖子抱抱:“爸爸,抱抱!抱抱!”

  刘之野轻笑一声,对着她粉嫩的小脸“吧唧”亲了一口,问道:“小贤在家乖不乖啊?有没有听奶奶的话?”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小贤的关心和疼爱。

  小丫头皱着眉毛道:“小贤乖,奶奶不乖……”

  一旁的的甘凝“噗嗤!”一声笑了出来,明显的这小丫头是受她奶奶管制了。

  …………

  吃过午饭后,刘之野哄着宝贝闺女好不容易睡着了。他才松了一口气,对甘凝示意了一下。

  然后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家人,他驾车直奔市局与郑朝阳回合去了。

  等他与郑朝阳会合了,俩人便各自收拾行装,拿上随身携带的行李箱,搭上了15/16次列车,这趟列车能直接把他们带到羊城。

  他们从京城东便门火车站上车,沿着京广铁路南下,到羊城大沙头火车站下车,全程用了59个小时。

  稍做休息后,他们又搭乘班车到达了宝安县,在这里寻机化妆成为逃江人员偷渡到了香江。

  这个时期,由于经济困难,宝安县放宽了边防地区的出境政策,当地大量民众越过边境前往香江投奔亲友,去开始新的生活。

  由于过来的群众太多,今年6月中旬,港英政府不得已才开始着手解决这些“难民”的生计问题。

  来到香江的群众,一部分在港有亲戚朋友的,得以投亲靠友。绝大部分过来的群众,则在公园、街头的屋檐下、楼梯下宿夜。有的则住于山上的洞穴中,或被荒弃的屋宇中。

  后来,他们开始在街角、空地处用木板搭建板屋。接着有到人家的天台上搭建板屋的,这就形成了一个后来香江报刊常用的名词:“天台木屋”。

  这些木头屋,因为搭建简陋,烈日悬空时,屋内炎热如置身火炉。如遇台风暴雨,常常连屋顶也被风刮跑。

  为了生活的相互照应,后来便有亲戚、熟人、同乡结聚于各个山头、空地,共同搭建木板屋,潮籍人聚居于老虎岩村、内地人则聚居于调景岭等。

  幸亏郑朝阳会一点点粤语,他们俩才结识了一个多年前就过来的羊城人陈阿发。

  在陈阿发的协助下,他们暂时在调景岭找到了落脚点。这也是出于隐蔽的考虑,由于没有正式的身份,他们暂时无法在环境好点的地方居住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ushu.cc。福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fush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