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6章 褒奖武勋_崇祯重振大明
福书网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336章 褒奖武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6章 褒奖武勋

  封建只是远景,而且海外封建的事情,不是所有人都喜欢——

  毕竟相比大明,这时的海外称得上蛮荒之地。若非有世袭领地和宗庙诱惑,根本得不到多少响应。

  但是天子封神,是实实在在的好处。不但能被人当做正神祭拜,而且能让后人,管辖寺庙产业。

  所以这件事得到群臣拥护,朱由检借此机会,规范了一下祭祀,尤其是寺庙产业:

  “各地寺庙多少,又有多少产业,太常寺都要做好规定。”

  “不能让神灵没有祭祀,也不能因为祭祀,侵犯活人的产业。”

  “钱少卿,你在这方面是行家,要多用点心啊!”

  钱谦益听得一激灵,急忙答应下来。

  皇帝这段话语,明显是让他在庙产上践行恒产论。

  他就是再觉得为难,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。

  小小地警告了一下钱谦益,朱由检在确定于谦的功臣之首位置、以及对紫阁功臣的封赠标准后,让群臣探讨第二位功臣。

  在于谦被追赠为肃国公、还被封为省城隍后,群臣对于功臣的人选更加慎重。毕竟这代表着世职、甚至还有神位。

  内阁次辅施凤来,在皇帝让群臣推荐第二位功臣后,率先道:

  “震泽先生有言:国朝自三杨后,相业无如李贤。”

  “臣以为李文达公,当为紫阁功臣。”

  这个人选,让朱由检眉头大皱。尤其是施凤来所说的“相业”,让朱由检很不喜欢。

  虽然他知道大学士私下里被称作宰相,但是太祖明令,后代不许立丞相——

  你们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,怎么能拿到明面上?

  所以他听到这句话,就感觉有些不喜,更何况他让人梳理过方孝孺传说的经过,知道李贤在其中发挥的作用。

  可以说,方孝孺的形象变化,就是从李贤开始的。这个人是大明文人诋毁成祖的始作俑者,怎么能封为功臣?

  就连群臣,也有对李贤不满意的,兵部尚书袁可立道:

  “李贤受景泰皇帝之恩,却又背后诋毁,岂是人臣所为?”

  “如此道德败坏之人,怎么能成为紫阁功臣?”

  “李贤成神后见了景泰皇帝,应该如何面对?”

  李贤被景泰皇帝提拔,却又在《天顺日录》中对英宗皇帝大加称赞,对景泰皇帝多有诋毁。

  这种行为,很让正直的臣子看不起,他们纷纷反对,以李贤为紫阁功臣。

  尤其是刘宗周道:

  “紫阁功臣不仅要有功业,德行也要为天下表率。”

  “如果以李贤为功臣,天下人人学他,道德岂不败坏?”

  “臣以为李贤为贤臣或可,功臣大可不必!”

  有这么多人反对,朱由检也懒得亲自下场批判、和群臣就方孝孺的事情争起来,所以他从善如流道:

  “紫阁功臣,确实应该为天下表率。”

  “治政或有权变,却不能心存恶意、故意道德败坏。”

  把李贤这个人选否决,并且打上了道德败坏的标签。

  这让群臣对推荐的人选更慎重了一点,免得好处没捞到,反而被人批判。

  内阁首辅黄立极,见到这一幕后,终于代表内阁,又推出一个人选:

  “商文毅公三元及第,又辅政宪宗治政,中兴大明。”

  “人皆说:我朝贤佐,商公第一。”

  “商文毅公,当为紫阁功臣!”

  内阁大学士不管怎么说,都被人视作宰相。在于谦这个兵部尚书被排在功臣第一后,他们需要推出一个人选,作为大学士的表率。

  群臣虽然觉得商辂的功业相比于谦差得远,有点撑不起来紫阁功臣的称号。但是除了他之外,那一段时间没有更合适的人。

  再加上商辂三元及第的事情,让所有经历过科场的文官服气。他们对这个人选,至少不会反对。

  朱由检看着群臣的态度,虽然觉得商辂的功业差了点,但是列为紫阁功臣,勉强还算可以。而且因为商辂曾三元及第,民间传扬起来,不会觉得商辂撑不起,不会觉得紫阁功臣是笑话。所以他赞同道:

  “商文毅公德业兼有,当为内阁大学士表率。”

  “当为紫阁功臣第二位!”

  确定于谦之后,商辂排在第二。

  然后又对商辂,封赠爵位神位:

  “追赠商辂为淳安伯,后裔世袭指挥佥事。”

  “朕会向太祖成祖提议,封商辂为严州府城隍。”

  只是追赠伯爵,神位也只是府城隍。相比于谦来说,可谓差了许多。

  然而群臣想到商辂的功业,大多对此表示满意。

  因为很多人猜测,商辂按功绩有可能连爵位都赠不到。皇帝这个封赏,已经称得上大方。

  很多内阁大学士和未来大学士,开始以商辂为榜样,争取能有商辂的德业。

  商辂之后,群臣还想推荐文臣,朱由检看不下去,说道:

  “正统、景泰年间,多有文臣武将立功,甚至被封爵者。”

  “他们也应该为紫阁功臣,不能视而不见。”

  让兵部尚书袁可立,提出功臣人选。

  袁可立得到命令,只能提出人选。

  首先是三王伯爵之一的王骥,他是凭借平定麓川的功劳,被封为世袭靖远伯。现在的靖远伯王永恩,就是王骥后裔。

  然后是武将蒋贵,与王骥两次南征麓川,立战功第一,累封定西侯。现在的定西侯蒋惟恭,就是蒋贵后裔。

  这两个人,都以麓川战功,被列入紫阁功臣。

  然后是杨洪、石亨,这两人在北京保卫战中功劳最大。但是石亨后来参与夺门之变,而且力主杀于谦,非常令人不齿。再加上他后来以谋叛律被判斩刑,是盖棺论定的叛逆之臣,所以不列为紫阁功臣。

  杨洪在景泰二年去世,被追赠颍国公,后代世袭昌平侯。但是在夺门之变后,被英宗皇帝除爵,宪宗时授龙虎卫指挥使。

  他的侄子杨能被封为武强伯,因为无子除爵。另一个侄子杨信被封为彰武伯,现在的彰武伯杨崇猷,就是杨信后裔。

  朱由检把杨洪列入紫阁功臣,拟封宣府城隍。又以杨洪后裔为世袭指挥使,允许海外开国,成为诸侯——

  如果他的后人有心气,可以前往海外,开辟一个侯国。

  杨洪、石亨之后,北京保卫战中功劳最大的是郭登。此人是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后代,景泰元年被封为定襄伯,后嗣世袭指挥使。

  朱由检想把他列入紫阁功臣,鼓励勋贵之后立功,但是却遭到很大争议。因为郭登的功绩,相比杨洪不是那么无可争议,他的后嗣只是世袭指挥使,影响力没那么大。甚至因为武定侯家族在嘉靖年间跳得太欢,被很多文臣反感——

  郭登想成为紫阁功臣,远比杨洪有阻力。

  朱由检思索之后,说道:

  “定襄伯郭登、保定侯梁珤、怀宁侯孙镗、抚宁伯朱谦。”

  “此四人皆有功勋,而且尽皆封爵,至少要选出一人。”

  这四个人皆有功劳,但是保定侯梁珤,被最先排除在外。因为现任的保定侯梁世勋阿附魏忠贤,已经被勒令除爵,新的保定侯还没确定。东林党出身的臣子,大多厌恶保定侯。

  怀宁侯孙镗,最初是以夺门之功封伯,后来因为平定曹石之变封侯。虽然爵位很高,但在群臣看来,他的功劳却称不上什么大功绩。

  再加上孙镗的后裔怀宁侯孙承荫,前段时间被人弹劾担任武操江时扣克镇江班军盐菜银,朱由检对他的印象很不好,所以怀宁侯也被排除。

  抚宁伯朱谦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,有问题的地方在于,他的儿子朱永太强了,导致他无缘紫阁功臣。

  继承抚宁伯爵位的朱永,在成化年间先是因为平定荆襄流民进封抚宁侯,然后又因为抵御蒙古人入侵,立下数十年未有的边功,得到抚宁侯世券。

  之后朱永先是和王越一起立功,再和汪直一起主持成化犁庭大破女真,进爵保国公。又和王越一起取得威宁海子大捷,多次抵御蒙古人入侵,赐袭世公。

  朱永死后,被追封为宣平王。堪称开国、靖难以来,功勋最卓著的武将。

  这样一个被追赠郡王的人,必然名列紫阁。所以他的父亲朱谦只要功劳不是特别大,就不能一起同列。

  这样排除来排除去,群臣发现,还是定襄伯郭登最适合。四人中非要选一个,只能是定襄伯郭登。

  所以,蒋贵、杨洪、郭登、朱永这四个武将,相继被列为紫阁功臣。

  威宁伯王越,成为继靖远伯王骥之后,又一个因为武勋被名列紫阁的文臣。

  群臣见于谦、商辂之后,接连有六位文臣武将,因为武勋被列为紫阁功臣。甚至就连于谦,都是因为北京保卫战的功劳。他们纷纷觉得苗头有些不对,开始推选文臣。

  但是彭时、王恕、马文升、刘大夏等人,连商辂都比不上,怎么能列入紫阁功臣?

  就连商辂,若没有三元及第的名声,放在紫阁功臣中都会引起很大非议。朱由检不想紫阁功臣成为笑话,当然不允许这些人滥竽充数。

  尤其是刘大夏这个人,因为他对下西洋的诋毁,朱由检对他的印象非常差。就连在场的文臣,对他也多有争议。

  因为刘大夏在黄河决口时筑的长堤,一时平了水患,却逼迫黄河彻底南行,完全夺淮入海。之后治河的臣子,没少因此费心。刘大夏的治河举措,可谓遗祸后人。

  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人,怎么能列入紫阁功臣呢?朱由检把刘大夏等人的名字打回去,让群臣再提其他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ushu.cc。福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fush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