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3章 驱逐荷兰人_崇祯重振大明
福书网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373章 驱逐荷兰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73章 驱逐荷兰人

  从皇宫中出来,李国助头脑逐渐清醒,拍了拍自己脑袋,询问郑芝虎和郑彩道:

  “咱们给出的捐纳价格是不是太高了?”

  “如果只能开垦出一分地,每亩耕地的价格就是十石了。”

  “十石稻谷,在京城怎么也能卖五两银子。”

  “拿这个价钱买海外没开垦的耕地,实在是太高了!”

  江南开垦好的上好之田每亩也不过十余两,差点只要三五两就能买。

  以五两的价格购买海外没开垦的田地,在李国助看来实在是太高了。

  郑芝虎刚才也决定捐纳个男爵,先把自己的爵位提上去。此时听到李国助的说法,摸了摸自己脑袋,疑惑道:

  “高吗?”

  “不是一亩封地一石粮食吗?”

  “你在封地上多开垦些耕地,价格不就低了!”

  认为这个价格很合理,称不上高或者低。

  如果皇帝把捐纳男爵的价格定得太低,他还觉得自己兄长之前受封的男爵不值钱。

  事实上,王体乾在听到李国助最初开出的价格后,也是这个感觉。当初他是献了上百万家产,才得到皇帝的子爵许诺。

  如果李国助只用十几万两银子就能捐纳男爵,那他会觉得自己的子爵花费太高。所以李国助的价格一出口,他就大喝“大胆”。

  已经封爵的人,都想要维护爵位的价值。皇帝把捐纳价格定为李国助提出的十倍,让他们觉得很舒心。

  例如王体乾,现在就觉得自己的子爵升值了,毕竟男爵的捐纳价格,算起来需要一百八十多万两。而且皇帝还没放开子爵的捐纳,这让王体乾觉得自己是靠功劳,得到皇帝许诺的子爵爵位。现在他已经在绸缪着,选择一块好封地,让自己弟侄前去。

  李国助没在郑芝虎这里得到认同,又看向了郑彩。因为在他看来,郑彩这个擅长经商的人,一定会理解自己。

  孰料郑彩虽然明白他的算法,却和他立场不一样。在早已投靠锦衣卫、认识到朝廷强大的郑彩眼里,皇帝能允许捐纳男爵,已经是在施恩——

  换成其他时间,根本不要想这种事。

  所以他向李国助道:

  “李爵士,这捐纳来的土地可不是你买的,而是爵位附带的。”

  “没有这个爵位,你用什么名义占据海外的土地?”

  “就不怕你把田地开垦好,被其他人给抢了?”

  “那时可全是凭实力,有数不清的仗要打!”

  “要我说,趁着朝廷缺粮,多捐几个爵位要紧。”

  “说不定过几年就不怎么旱了,朝廷不需要这么多粮食!”

  说着,他还故意叹气道:

  “你说刚才我怎么没向陛下说捐纳爵士呢?”

  “爵士的封地只有方十里,相当于三万七千五百亩地,第一年只要付出三千七百五十石就行了。”

  “我这几年赚的钱,应该能付首期。”

  “还有我家里的弟弟,也能给他捐一个!”

  说得郑芝虎一拍大腿,说道:

  “是啊!”

  “我也应该给芝凤、芝豹、芝鹏捐一个。”

  “到时候选的封地挨着,还能让他们一起开垦。”

  “这样我就能来北边打仗,不用操封地的心!”

  找到了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,郑芝虎拉着郑彩,和他一起商议如何建议皇帝放开爵士捐纳。

  毕竟他们家中的兄弟多,都捐纳男爵不现实,更低的世袭爵士,就成了捐纳的好选择。

  而且如果能选块好封地,把爵士的三万多亩封地都开垦为耕地,将来有可能积攒出捐纳男爵的首付,再捐纳男爵爵位。

  李国助听到郑芝虎的这想法,简直要惊呆了。他是万万没有想到,郑芝虎这个以勇猛憨直著称的,能想出来这操作。

  而且仔细分析,还真有实现的可能。

  如果用这个方法捐纳的人很多,好地方会被他们抢占。皇帝也可能不再缺粮,停止捐纳爵位。

  这让他心里开始紧张起来,不再觉得自己捐纳男爵贵了,反而同样思索着,能不能用这个方法,给自己兄弟、亲戚同样捐纳爵位。自己一家子联合起来先占据一个好地方,在未来获得伯爵后,作为自己的封地。

  可以说,在郑芝虎和郑彩的带动下,李国助的思路逐渐被带偏。从觉得捐纳价格高了,转变为抢着捐纳,先抢一块好封地。

  南洋最好的封地在哪里呢?李国助一口就能说出,在占城国和爪哇岛,他认为这两个地方最适合种地。

  占城国现在被安南盯上了,已经是安南的属国。安南是个强国,李国助作为一支海盗团伙的首领,没能力和它抢地盘。

  但是爪哇岛就不一样了,据李国助所知,荷兰人在九年前只靠一两千人,就抢占了椰城,改名为巴达维亚。

  然后荷兰人招揽华人,建立了完善的城池。这次北上之前,李国助听一些海商说,爪哇岛上的马打蓝王国,正打算出兵驱逐荷兰人。

  (南亚和东南亚的西方殖民据点建立时间)

  他从这件事里面,看到了在爪哇岛占据一块地的机会。以爪哇岛的肥沃,能开垦大量的耕地,方便招揽移民。

  到时候他以这些移民为依托,就能向旧港一带开拓,把原本的旧港宣慰司献给皇帝,换个伯爵爵位。

  李国助盯上的是爪哇岛,郑芝虎盯上的则是婆罗洲。以婆罗洲的面积,足以分封两个藩王,还有很多剩余。

  这样他和哥哥就都能获得伯爵,以后立下战功提升爵位,也有地方扩大封地。

  婆罗洲上,最强大的是渤泥国。这个国家在一百年前很强盛,但在五十年前,遭到佛郎机入侵。渤泥国虽然靠着顽强抵抗和熟悉的气候把佛郎机人逼走,国势却由盛转衰。

  如今婆罗洲很多势力已经脱离渤泥国,郑芝虎觉得以郑家的实力,完全能征服他们。

  两人开拓的目标不一,正好有合作空间。在经过商议之后,可谓是一拍即合,划分了南洋一带最好和最大的两个地盘。

  以往多有矛盾的两个势力,又开始联合起来。其他人如果想反对,就面对郑家和李家的合力。

  达成共识之后,郑芝虎、郑彩、李国助在又一次觐见皇帝时,请求放开爵士捐纳。

  朱由检捐纳爵士原则上并不反对,只是觉得分十年收三万多石粮食,实在有些麻烦,价格也有点低——

  毕竟他把捐纳公士的价格都定在一千两,有封地的世袭爵士价格,不能定得这么低。

  否则人们都去捐纳爵士了,他的公士还怎么卖?

  所以思索之后,朱由检决定道:

  “世袭爵士的捐纳价格,定在十五万石。”

  “封地可以定为方二十里,正好十五万亩。”

  “如果出价更高,封地可以增加,而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挑选封地。”

  这个价格,有点出乎三个人的预料。但不是不能接受,毕竟首付是十分之一,只需要一万五千石,他们的船队一次就能运过来。

  而且皇帝也没有改变一亩一石的价格,只是把捐纳世袭爵士的起始价格提高点。这让郑芝虎和李国助心中都更舒服,知道皇帝之前册封他们的世袭爵士,至少价值十五万石粮食——

  虽然还不能说很高,但总比之前的三万七千五百石更值钱!

  所以他们都接受了这个捐纳价格,并且为自己的兄弟、亲戚,提交了捐纳爵士申请。

  朱由检对这种送粮食的行为,自然欣喜笑纳,用自己对海外事务的决定权,当场授与爵位——

  反正他付出的,不过是爵位的名义,以及海外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土地。

  至于这些捐纳上来的粮食,和之前捐纳公士的银两一样,被朱由检直接收入内库,作为自己的底气。将来即使被外廷讨走发给士兵、灾民,也要让他们知道,是在吃谁的饷、是谁在救他们。

  高兴地看着这些送财童子,朱由检没忘记对他们的约束,提醒道:

  “朕之前让漕运总督郭尚友转任南洋巡抚,开拓南洋的协调工作,就由他来操办。实在无法决定,再来京城提交给朕。”

  “对于南洋上的那些势力,朕对他们的实力不担心,就算你们打不过,坐船总能离开。”

  “但是佛郎机和荷兰两国,船队最是强大,在掌握制海权前,最好不要随意招惹他们。”

  没有掌握制海权,是朱由检之前选择在北方开藩,而非在南洋分封的原因。

  毕竟南洋的土地大多是岛屿和半岛,被人家的舰队一堵,就会断绝联系。

  所以他选择让郑芝龙等海盗,先去南洋探探。

  李国助听到皇帝的警告,心里顿时一突,因为他瞄准的,是荷兰人占据的巴达维亚。

  如今皇帝不让他们招惹荷兰人,那他就坐蜡了。所以他试探着问道:

  “东宁岛上的荷兰人呢?要不要动他们。”

  “这些人在东宁岛上建了一个城堡,称为热兰遮城。”

  “现在已建了一部分,过几年就要建成了。”

  “要不要派人拆了,把荷兰人赶走?”

  朱由检听到热兰遮城还没建成,心中很是惊讶。毕竟他对这个城池的印象,是郑成功花了很大力气才拿下。本以为会有一场硬仗,没想到荷兰人连城池都没建好。

  所以他当即询问道:

  “现在拿下热兰遮城的把握有多大,能不能占据全岛?”

  李国助还没回答,郑芝虎抢先说道:

  “不需要多,有一千人即可。”

  “日本人滨田弥兵卫和荷兰人有冲突,今年春天带470个浪人和16个土人去闹事,被荷兰人提前知道,把他们的武器和火药都扣留了。”

  “滨田弥兵卫气不过,带几十个人把荷兰人的长官和儿子都绑架了,还带着他儿子返回日本,关闭荷兰人在平户的商馆,断绝和他们贸易。”

  “如今荷兰人正在为这件事情发愁呢,我看那个荷兰长官要换人!”

  朱由检听得大笑,万万没想到这时的西方殖民者一点都没有后来的霸气,几十个日本人就能把他们的长官和儿子绑了。

  这让他认识到,荷兰人如今在岛上的力量并不强。想要驱逐他们,不需要花费大力气。

  同时也意识到日本人的野心,要尽快占据东宁岛。

  所以他下旨道:

  “有能力驱逐就驱逐,警告一下荷兰人,让他们通商的时候老实点,不要觊觎大明的土地。”

  “如果再发生澎湖和东宁岛这样的事情,大明会和他们断绝贸易。”

  “只有和平共处,大明才愿意和他们通商,授予贸易配额。”

  “否则让他们从哪来的,就滚回哪里去!”

  这话听得解气,郑芝虎和李国助当即答应,回去后就驱逐荷兰人。

  之前他们对荷兰人在东宁岛上建城就看不顺眼,只是岛上的地很多,他们又和荷兰人有往来,所以选择井水不犯河水,各自占据一块地。

  如今他们被皇帝册封的爵位和领地诱惑,要去南洋开辟领地,东宁岛是皇帝指定的大后方,他们当然不愿意留着荷兰人的据点,让他们知道虚实。

  所以这些荷兰人,还有打算在东宁岛北边建城的佛郎机人,都要从岛上赶出去。

  郑芝虎不觉得有任何困难,主动向皇帝请求这个任务,想要先立一功。

  朱由检点头答应,又想到荷兰人正在修建的棱堡,嘱咐身边的太监道:

  “让吕祥从文思院营造研究所选几个人,去东宁岛考察荷兰人的城堡。”

  “最好把他们的建造者请过来,学习一下棱堡的建造和设计。”

  “这件事十分重要,叮嘱吕祥派得力的工程师带队。”

  “郑卿要配合他们,把热兰遮城的建造规划、防御布置、士兵编制、士兵装备等等,全部都记下来。”

  一座未完工的棱堡,在朱由检看来有很大价值。这可是这个时代,防御力最强的堡垒。

  甚至可以说,因为棱堡的出现,现在是守强于攻的时代。主要围绕着城池和要塞攻防,很少出现野战。

  朱由检之前为辽东军队制定的战法,就是“结硬寨、打呆仗”,棱堡这种防御力非常强的堡垒,当然要学习借鉴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ushu.cc。福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fush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